多层板进行阻抗、层叠设计考虑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在进行阻抗、层叠设计的时候,主要的依据就是PCB板厚、层数、阻抗值要求、电流的大小、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等,一般参考的原则如下:
l 叠层具有对称性;
l 阻抗具有连续性;
l 元器件面下面参考层尽量是完整的地或者电源(一般是第二层或者倒数第二层);
l 电源平面与地平面紧耦合;
l 信号层尽量靠近参考平面层;
l 两个相邻的信号层之间尽量拉大间距。走线为正交;
l 信号上下两个参考层为地和电源,尽量拉近信号层与地层的距离;
l 差分信号的间距≤2倍的线宽;
l 板层之间的半固化片≤3张;
l 次外层至少有一张7628或者 2116 或者 3313;
l 半固化片使用顺序7628 → 2116 → 3313 → 1080 → 106。 PCB多层板表面处理,有几种方法?欢迎来电咨询。fpc软硬结合
PCB多层板层压工艺层压,顾名思义,是将电路板的每一层粘合成一个整体的过程。整个过程包括吻压、总压和冷压。在吻压阶段,树脂渗入粘合表面并填充管线中的空隙,然后进入全压以粘合所有空隙。所谓冷压就是使电路板快速冷却,保持尺寸稳定。
层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在设计中,必须满足层压要求的内芯板,主要包括厚度、外形尺寸、定位孔等,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设计。一般要求内芯板无开路、短路、断路、氧化和残膜。
其次,层压多层板时,需要对内芯板进行处理。处理过程包括黑色氧化处理和褐变处理。氧化处理是在内部铜箔上形成黑色氧化膜,褐变处理是在内部铜箔上形成有机膜。
在层压时,我们需要注意三个主要问题:温度、压力和时间。温度主要指树脂的熔化温度和固化温度、热板的设定温度、材料的实际温度和加热速率的变化。这些参数需要注意。至于压力,基本原理是用树脂填充层间空腔,排出层间气体和挥发物。时间参数主要由加压时间、加热时间和凝胶时间控制。 NB-IOT模块板多层板的铜箔层数为4层、6层、8层、10层、12层等,具体层数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铜箔(CopperFoil)是铜箔基板外表所覆盖的金属铜层,是印制线路板的导体材料使用非常多的金属,FPC的制造中常用的两种铜基板材料是压延铜和电解铜。选择FPC基材时,到底用压延铜(RA)还是电解铜(ED)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综合考虑材料的物理性质、导电性能和成本等因素来做出选择。在对某种性能有着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如对导电性能、机械强度或柔韧性有高要求的,可根据技术要求等来选择适合的材料。一般来说,FPC需要动态弯折选择压延铜(RA),FPC只需要3-5次弯折(装配性弯折)选择电解铜(ED)。
FPC基材的绝缘层主要通过在导电层两侧涂覆聚酰亚胺薄膜或者其他绝缘材料来实现。绝缘层的作用是隔离导电层,防止短路和干扰,并提供电路板的电绝缘性能。常见的绝缘层材料就是聚酰亚胺薄膜(PI)和聚酯薄膜(PET),聚酰亚胺薄膜(PI)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能够在较高温度下正常工作,通常可承受温度范围从-200摄氏度到+300摄氏度。这使得FPC适用于高温环境和要求高温稳定性的应用,与聚酰亚胺薄膜(PI)相比,聚酯薄膜(PET)的价格要便宜很多,但是它的尺寸稳定性不好,耐温性也较差,不适合SMT贴装或波峰焊接,一般只用于插拔的连接排线,已经逐渐被聚酰亚胺薄膜(PI)取代。常见的聚酰亚胺薄膜(PI)厚度有:1/2mil,1mil,2mil等。 pcb多层板的优劣势是什么?
随着FPC软硬结合板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首先,FPC软硬结合板可以实现电子产品的柔性设计。传统的刚性电路板只能设计成固定形状,而FPC软硬结合板可以根据需要弯曲成不同的形状,从而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其次,FPC软硬结合板可以提高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由于软硬结合板的结构更加牢固,可以有效防止电路板的损坏和松动,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此外,FPC软硬结合板还可以实现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和轻量化,提高产品的便携性。一文通关!PCB多层板层压工艺。深圳hdi
钻孔:多层板需要进行钻孔,以便进行电路连接。fpc软硬结合
PCB线路板过孔对信号传输的影响作用
过孔(via)是多层PCB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钻孔的费用通常占PCB制板费用的30%到40%。简单的说来,PCB上的每一个孔都可以称之为过孔。
一、过孔的寄生电容
过孔本身存在着对地的寄生电容,如果已知过孔在铺地层上的隔离孔直径为D2,过孔焊盘的直径为D1,PCB板的厚度为T,板基材介电常数为ε,则过孔的寄生电容大小近似于:C=1.41εTD1/(D2-D1)过孔的寄生电容会给电路造成的主要影响是延长了信号的上升时间,降低了电路的速度。举例来说,对于一块厚度为50Mil的PCB板,如果使用内径为10Mil,焊盘直径为20Mil的过孔,焊盘与地铺铜区的距离为32Mil,则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公式近似算出过孔的寄生电容大致是:C=1.41x4.4x0.050x0.020/(0.032-0.020)=0.517pF,这部分电容引起的上升时间变化量为:T10-90=2.2C(Z0/2)=2.2x0.517x(55/2)=31.28ps 。从这些数值可以看出,尽管单个过孔的寄生电容引起的上升延变缓的效用不是很明显,但是如果走线中多次使用过孔进行层间的切换,设计者还是要慎重考虑的。
fpc软硬结合